“今天是花儿会,我去会唱家,不骑骡子不骑马,我问你去哪儿呀……”当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保安族花儿演唱家马红莲于今年6月13日的2023中国花儿大会开幕式上,身着青花瓷服装,光芒四射地和花儿演唱家何清祥共唱这首《巴西古溜溜》时,“花儿公主”的舞台魅力,折服了一众人。
出生在黄河之畔的保安族花儿歌者,如何成为享誉大西北的“花儿公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谜。
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性民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响彻大西北、享誉海内外,是黄河上游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寄托、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以及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纽带。对于马红莲来说,花儿则一直是她的“痴爱”。
“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积石山
“花儿”也称“少年”,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是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其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在世界民歌中都较为罕见。
2009年9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甘肃花儿”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积石山下、黄河岸边的保安族人,勤劳淳朴、乐观豁达、酷爱花儿,是河州花儿的主要传唱民族之一。2004年,积石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
马红莲就出生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是马红莲对自己家乡的印象。而提起在积石山经久流传的花儿,马红莲有说不完的溢美之词:
“一首首表达爱情的花儿,是一滴滴相思之泪、一曲曲爱的苦吟,一声声痛苦、忧伤、惆怅、炽烈的感情的宣泄”“花儿是百姓心上的话,歌手灵魂的花,作家笔下的火花,是出门人的连心曲”“花儿忧伤时落入谷底,高亢时冲入云霄”……
她认为,花儿用夸张的语言,表现了保安族青年男女感情的浓烈、爱情的忠诚、性格的率直粗犷及内心世界的丰富。 涉及大自然、生产生活和社会方方面面及种种情形,都在保安族花儿中有所反映。但作为花儿主题的情歌,产生时间早、流传时间长、艺术水平高超,当属花儿中的精品。
人生早年的“花儿缘”
马红莲很早就和花儿结缘。
从小生长在黄河边,听着黄河涛声和乡邻天籁般的花儿,在耳濡目染中,马红莲骨子里形成了对花儿的激情与执着。加上天生的一副好嗓子,马红莲曾像个野丫头一样,一有机会就到没人的地方哼唱花儿。
随着年龄增长,马红莲对花儿越发狂热,立志要把家乡花儿唱出自己的风格。
初中毕业后,马红莲从3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甘肃省艺术学校声乐班。当时,老师给了她多种歌唱门类的选择,但她坚持专攻花儿。这期间,她还代表甘肃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获得了优秀歌手奖。“那时候我才14岁,普通话还说不清楚,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马红莲说。
1988年艺校毕业后,马红莲在团省委青年宫当了两年的音乐老师。“自己还没唱清楚,怎么能教别人唱?”基于这样的想法,马红莲辞去教师,考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大专班,跟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糜若如学习歌唱技巧。
1989年,马红莲与东乡族歌手马俊共同录制《马五哥与尕豆妹》,从此走上花儿演艺之路。
2006年,马红莲受邀回到河州老家,参加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并登台献艺。“心里想着她,梦里念着她,说不完的故事,忘不了的家,清清的黄河水,积石山的彩霞,俊俏俏的尕妹妹花儿唱遍天下……”舞台上,马红莲动情地唱起这首《临夏,我永远的家》,打动了无数家乡父老。
蝶变的演绎之路
马红莲出版花儿专辑《马五哥与尕豆妹》之后,又相继出版了《姣姣女》,甜美的歌喉、动听的演译,使她在甘青两省声名远扬。后来,她在中央电视台《五十六个民族》《盛世和谐赞》等大型节目中频频亮相,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晚会等演出,为家乡唱响《甘肃是个好地方》《我家在临夏》《大墩峡》等一批优美抒情的新歌……
出道至今,马红莲的歌声从甘肃老家传遍广袤大西北,她把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结合,让原生态、土味十足的花儿,有了全新的美丽绽放。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马红莲也并不例外。
“我的家乡虽然民风淳朴,但文化相对落后,人们思想保守,一度认为花儿是野曲,唱花儿更是不被看好。”马红莲说。她刚接触花儿时,当地女孩出门都要佩戴面纱,抛头露面演唱花儿,显得十分另类和叛逆。但她承受着压力,冲破了阻碍。
在作为花儿歌手的多年漂泊生涯中,越是条件不利,马红莲便越要将花儿唱好。
马红莲曾只身前往成都,求见著名音乐制作人胡晓流为自己制作专辑,并由新锐词作家吴飞为其专辑主打歌《花儿美》作词。最终出炉的《花儿美》,既有着花儿韵味,又映照出了马红莲的内在精神。作为新民歌专辑的《红莲花儿美》,在收录传统花儿的同时,也收录了在花儿基础上改编的歌曲和具有花儿风格的原创曲目。专辑MV中,马红莲穿戴着经过改良的保安族传统服饰,更显婷婷袅袅。这张以现代审美情趣演绎出花儿新境界的专辑,使得马红莲的演艺道路愈显红火。
后来,马红莲又辗转北京,邀请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宏光助力,推出专辑《花儿舞广场》。
如今,马红莲在传承花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普遍认可。
“我要把最好最华丽的服装、最高端大气的音乐展现给西北的父老乡亲,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喜欢我的粉丝,把花儿传承到国际舞台。”马红莲说。
唱之不尽的乡韵乡愁
“高高的积石山哟,山顶上映彩霞呀,山腰里溪水哗啦啦啦地笑呀,山下一片好风光呀……”这首《高高的积石山》,唱出了马红莲对家乡的热爱,也唱出了积石山人深沉的乡愁。
这些年来,无论身居何位、身处何地,马红莲始终饱含着对家乡的爱。马红莲将这种爱称为“痴爱”。
马红莲先后为家乡录制了《高高的积石山》《积石山,我为你歌唱》《大墩峡》等作品。
“这方沃土养育了我,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深深地依恋着这方土地和这里的父老乡亲。这份情感,就像依恋生我养我的母亲那样浓烈。”马红莲说。
前些年,马红莲先后在美国洛杉矶和西班牙演出。其间,马红莲谢绝了唱英文歌的建议。她说:“我是花儿歌手,就要坚持唱家乡的花儿。”
于是,马红莲在没有歌词翻译的情况下,唱了《花儿美》《心中的花儿献给党》。唱到动情处,马红莲潸然泪下。语言的隔阂,没能阻拦艺术的感染力。在听众纷纷喝彩时,马红莲深刻体会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谛。
曾有人问马红莲,台下的她文静端庄,为何在台上却有着无限的激情和爆发力。“我认为这样的激情源自于我对家乡的眷恋、对花儿的痴爱,我一直在等着那几分钟的台上表现。我需要舞台,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花儿,以及我的家乡是什么样子。我天生属于舞台。”马红莲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保安族歌者,竭尽所能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荣耀。”
不曾降温的炽热
今年6月的2023中国花儿大会中,现场人山人海,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或三五成群择一荫凉处席地而坐,聆听广大花儿唱家的演唱,或自备家当,自己做起演唱的主角。花儿的歌声,在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的山谷、湖边,此起彼伏,令人如痴如醉。
“小溪里流淌着花儿,山谷里回响着花儿,空气里弥漫着花儿。在这片热土上,花儿绽放得愈加红火。”马红莲说。这让她对花儿的传承有了更大信心。
马红莲认为,花儿这朵艺术奇葩,之所以传唱不息、历久弥新,之所以受到各族群众祖祖辈辈的喜欢,是因为其生命力来源于高原的风、黄河的浪、各民族共同的生活。
“花儿曲令丰富、内容丰沛、编唱自由、不限身份、现场感浓、包容性强,适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马红莲说,“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故步自封会让花儿走向消亡,创新过度又会让花儿误入歧途不伦不类。守正和创新,传承又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如今,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日益兴盛。马红莲也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在她看来,自媒体平台的日益兴盛,为传统“花儿”艺术提供了绝佳的传承机遇。她总结道,作为花儿歌手,要善用自媒体平台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花儿,让花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传承更自由、影响更广泛。
对以后的花儿事业,马红莲信心满满地说:“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自己很愿意为花儿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花儿歌者和接班人,让原生态花儿走上更大舞台。”(文/《丝路文明》吴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