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退休之后,在阿里“帝国”的继任者张勇带领下,这家中国最大互联网平台企业走出“最艰难的时刻”。

9月10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通过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CEO。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信中透露,张勇卸任集团CEO之外,还卸任了阿里云董事长与CEO的职务。这意味着张勇将从阿里系“退休”,也意味着他带领阿里树立的消费、云计算、全球化战略将成为历史。

9月12日,阿里新任CEO吴泳铭发布全员公开信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明确表示要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阿里巴巴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这意味着,继四年前马云将阿里交棒于逍遥子(张勇)之后,阿里巴巴完成了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权力回归到阿里元老的“十八罗汉”之手。

如今,庞大的阿里“帝国”新“归来”的这两位创业元老,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将带领阿里“帝国”走向何方?

阿里的张勇时代


9月10日,是阿里成立24年纪念日,也是张勇接棒马云成为阿里第二任掌舵人的纪念日。

2019年的这一天,阿里“帝国”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挫折,创始人马云宣布正式退休。那一天,马云一度泪洒年会现场。之后,他将阿里“帝国”的命运交给“外来者”张勇。

说张勇是“外来者”,是相对于阿里的创始团队而言的。事实上,张勇加盟阿里“帝国”至今也已经15年。

2007年,正在香港出差的张勇,在猎头的引荐下与蔡崇信吃了一顿饭,随后他从盛大辞职加盟阿里,起点就是淘宝网CFO。从此,张勇开始了自己的商业丛林冒险。

经过两年历练,张勇主动接手奄奄一息的淘宝商城。彼时的淘宝商城发展并不顺利,但张勇主动请缨:“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接手4个月后,淘宝商城恢复独立运营,破局点则是横空出世的“双11”。这个新一代消费者购物狂欢节,让淘宝重新焕发生机,并且接连创造奇迹。

2009年11月,在张勇和团队一起推出“双11”的当年,淘宝商城销售额就达到5200万元,2010年狂飙至9.36亿元,2011年又增至33.6亿元。此后,“双11”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购物狂欢节”。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从此成为整个淘系的主力之一。

在阿里的前8年,张勇还进行了淘宝的无线化转型,发起组建了菜鸟,并对物流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投资。

2014年,阿里整体上市,开始探索更有效的治理方式。张勇作为阿里为数不多的多元化管理人才,于2015年5月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

此后几年,张勇推出的重要战略包括主导推动“大中台、小前台”,以及探索新零售,收购银泰、大润发,重金投入盒马等,阿里在职员工也从马云时期的5万人迈入20万人大关。

在阿里内部员工看来,张勇是一名脚踏实地的战略执行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常年住在阿里园区附近的酒店,最忙的时候,张勇要同时接受超过30人的直接汇报,堪称行业内“最拼CEO”。

加盟阿里16年,张勇一直兢兢业业,连续36次参加分析师会议,职业生涯从淘宝网CFO到阿里巴巴CEO,再到阿里巴巴集团掌舵人,见证了阿里商业“帝国”的全面崛起。

尤其是张勇给阿里创立天猫,创立“双11”狂欢节,敲定“All In无线”战略,帮助阿里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电商平台几乎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马云的支持下,阿里在此期间进入超级扩张时代,电商、线下商超、物流、云计算、本地生活、文娱、国际业务全面开花,股价也步步走高,一切都显得顺风顺水。

2020年10月31日,阿里美股股价触及319美元高位,8600亿美元的美股市值以及6万亿港元的港股市值,为阿里定格了难以打破的神话。

接棒马云后,在内忧外患下,张勇在众多冲击之下展示了其卓越的领导艺术。虽然平台经济一时间风起云涌,拼多多、快手、抖音快速崛起,让阿里的电商业务遭遇冲击,且在互联网反垄断整治、疫情影响等重大危机之下,阿里市值蒸发一度超过一半,但是在张勇的带领下,这些危机逐渐平息。

对于张勇下一步的去向,阿里向他颁发了阿里史上第一个“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并将投资10亿美金支持张勇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协助阿里对未来的科技布局,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马云背后的男人”

此番,接手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蔡崇信,地位或在张勇之上,虽然蛰伏了数年,但他是阿里除马云外的唯二永久合伙人,被外界誉为阿里“财神爷”以及“马云背后的男人”。

资料显示,蔡崇信是加拿大籍华人,出生于中国台湾,但其祖籍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

在进入阿里之前,拥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的蔡崇信,曾经在美国做过一段时间执业律师。1990年至1995年,这位拥有高学历的“高富帅”,就曾经专职做过几年律师。1990年至1993年,他在美国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纽约办公室担任税务组律师,尤其是在1993年至1995年间,他任纽约并购公司Rosecliff,Inc.的副总裁及总法律顾问。

如果一直从事律师行业,或许在美国这个职业律师地位较高的国度,他将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律师。但命运之神偏偏让他进入了投行行业。

1995年至1999年,蔡崇信出任北欧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附属公司Investor Asia Limited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可以说,这次跨界任职让他逐渐成长为关注亚洲投资的顶尖投资经理。在亚洲投资圈内,他对中国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为马云找来第一笔500万元“风险投资”,此后更是抓住了中国互联网平台行业的“风口”,跟随马云创造出不少奇迹。

实际上,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就已加入,并任CFO。蔡崇信的到来,才使公司真正规范化运作。

蔡崇信放下七十万美元年薪的德国投资公司工作,千里迢迢投奔马云,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帮马云去注册公司,或许是预见到了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风口”,抑或被有超强“忽悠”能力的马云和其宏伟的互联网企业蓝图所吸引。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湖畔花园炎热的夏夜,蔡崇信挥着汗水对着白板和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让马云和“十八罗汉”在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签字画押。

业内评价说,如果没有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或许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但蔡崇信到来以后,将阿里巴巴做成了公司,并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将最初“十八罗汉”团队的利益绑到了一起。这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因此而得以将最初的创业激情和团队文化一直维系八年之久。

可以说,蔡崇信曾经作为阿里巴巴的非执行董事,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办人之一,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及首席财务官。

1999年,蔡崇信被马云挖至阿里担任首席财务官一职,当时阿里还在创业期。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蔡崇信担任首席财务官至2013年,其后又担任了菜鸟集团董事长、淘天集团董事等。

对于加入阿里往事,蔡崇信本人曾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讲道:“如果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我还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

据说,在阿里内部,蔡崇信被誉为“低调且不可被言说”的神秘人物。在屈指可数的公开采访中,蔡崇信传达的除了企业决策,便是一些使命必达的价值观。

但在外界看来,蔡崇信则被誉为阿里的“财神爷”以及“马云背后的男人”。因为在阿里马云负责定方向、谋战略,在大场合抛头露面,不干涉财务工作。蔡崇信站在他的背面,负责阿里的财务和投资,拥有充分的权限。

有着资深法律和财务背景,以及海外风投机构经验的蔡崇信,希望引入一套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格局,这对阿里的发展至关重要。

早期,蔡崇信主导阿里对雅虎中国的收购,帮助公司拿到高盛巨额投资。其后,他参考了当时互联网巨头的企业架构,给阿里建立了VIE架构。

2007年、2014年,阿里先后在港交所、纽交所上市,两次带队的都是蔡崇信,尤其是纽交所上市创下当时最大的IPO。

当然,蔡崇信还担任阿里战投负责人,全面负责战略投资工作,主导了阿里扩张时期对UC、高德、饿了么、陌陌等项目的投资并购。

对阿里的投资布局,蔡崇信曾表示:“我们投资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资金的回报,更在于投资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我们如何以数字化转型服务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并获取更多的消费者洞察。”

老将的回归

2019年6月,蔡崇信从阿里战投掌门人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当年,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买下一支NBA球队,他以创纪录的23.5亿美元收购布鲁克林篮网队,这是他昔日求学城市的球队。

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蔡崇信发起了篮球奖学金,创立了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支持教育、体育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可以说,他也逍遥了几年。

蛰伏4年多后,2023年3月,阿里启动了24年来的“1+6+N”组织变革。“1”是阿里巴巴集团,“6”是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阿里的六大板块业务。

在新的组织架构下,阿里巴巴从大集团转向控股公司,六大板块各自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1+6+N”的新业务集团董事名单中,彭蕾、童文红等外界熟悉的名字再次回归,而蔡崇信、吴泳铭等阿里核心元老重新掌权。

今年6月,在宣布即将接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8天后,蔡崇信出现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的电子屏幕上。

他在演讲时说:“如果把物流和电子商务看作是一支球队的最强双人组,那么他们在过去的20年里,联手呈现了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精彩赛事。”

作为阿里老将,蔡崇信依然带着体育、团队合作等熟悉的话语体系。回归之后,他的第一枪就是菜鸟。作为阿里体系内收入增速和发展潜力上最被看好的业务之一,菜鸟的地位不言而喻。

蔡崇信将服务于天猫超市的配送业务升级为菜鸟速递,并避开了通达系主要覆盖的经济型快递,聚焦中高端服务市场。一时间业界哗然,这意味着菜鸟将触手伸向顺丰和京东两家的领地。

当然,蔡崇信的目标还不止于此,他为菜鸟拟定了数据化、全球化、智能化的战略方向,表示将以“每年1~2个国家的节奏建设海外本地物流网络”,

蔡崇信对菜鸟的全新定位,将为阿里开辟出全新的大陆。

在宣布接任董事会主席的82天后,9月10日当晚,蔡崇信发布全员信正式履新,蔡崇信在公开信中说:“四年前的今天,马老师把董事会主席的接力棒交给CEO逍遥子(张勇),开启了一家期望百年的企业传承体系的第一步。时隔四年,逍遥子把棒交到我和吴泳铭手里,继续延续阿里的传承体系。”

他说:“我和吴泳铭,会和所有阿里人一起坚守我们的使命与愿景,一起迎接下一阶段的发展。”

阿里未来的挑战

如今的阿里,不仅外界视之已进入“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今年5月下旬,马云召集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会,会上他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

一方面,拼多多、快手、抖音的崛起不断侵蚀作为阿里基本盘的电商阵地。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反垄断整治、疫情挑战等因素下,阿里市值蒸发超过一半,趋于保守的阿里也被外界质疑失去了创新能力,遭遇内忧外患。

电商行业风云变幻,电商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庞大的“流量中心”,它会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千行百业,成为支撑起诸多行业的基础设施。伴随着人工智能议题的火热,整个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且全面的变革,阿里采取了紧随策略。

对此,尽管蔡崇信还没有公开发表战略观点,但从他的搭档吴泳铭的公开信中也能品味出阿里求变的战略方向。

吴泳铭指出,“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毫无疑问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在AI时代以再次创业的决心,重塑用户价值,才可能得到在未来十年继续服务客户的机会。如果跟不上AI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还有一个重要领域是全球化,全球化对于阿里巴巴既是机会更是责任。吴泳铭指出:“阿里初创时的第一个业务就是全球化业务,我们当时就立志要做一家由中国人创办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有独特价值的公司。而今,我们在全球已有诸多布局,未来将集中优势出击。重要的是,阿里不仅是自己出海,更要通过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协助更多中国以及全球中小企业在世界拓展商机。”

组织方式上,阿里巴巴集团会继续深入此次组织变革,用更灵活开放的治理机制,持续加强各业务独立自主的决策体系,支持各业务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模式与商业路径。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依然会是所有业务线的坚实后盾。

吴泳铭称,希望阿里各业务要能对未来5年以上的趋势做出判断,并敢于提前进行战略投入和产品创新,并要建立起基于更长周期业务的激励机制和体系。同时,坚决实行团队年轻化,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核心力量的机制和文化环境。

尽管蔡崇信与吴泳铭的此番搭档,被认为是阿里老将回归,并有利于重新找回阿里曾经的初心,但有评论人士认为,对蔡崇信来说,在此时执掌阿里,并非明智选择。

像马云一样,在巅峰时期,功成身退,才具别样智慧。阿里要逆势而上,就得彻底变革,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破釜沉舟的勇气,而阿里的“老人”们,能否具备这些,恐怕要打个问号。

目前阿里确实到了危机关头,其市场份额连年下降,拼多多、京东、抖音电商都是强大的对手,且这三大电商都具备自己鲜明的特色。反观阿里的优势却越来越不明显,未来的竞争对手也只会越来越多。(文/《丝路文明》赵锋)


责任编辑:邹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