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国资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水利厅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丝路文明网承办,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7月28日至8月5日,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宝鸡市,以及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时下,走进甘肃省甘谷县杨家沟村的辣椒种植基地,目之所及,一垄垄辣椒植株如绿色的波涛在田畴间起伏。翠绿的枝叶间,火红的辣椒像跳动的火焰,青果则如翡翠缀满枝头。农民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开展辣椒管护工作,为即将到来的丰收筑牢根基。

这些凝聚着汗水的果实,成熟后将直供工厂,经过精深加工,无缝对接商超市场,开启从沃土到餐桌的“香辣之旅”。

image.png

甘谷辣椒种植已有400余年历史。地处渭河上游的甘谷县,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与独特自然资源,赋予了“甘谷辣椒”色泽红亮、肉厚油多、香浓味醇的独特品质,成为一方水土孕育的珍贵物产。

如今,甘谷辣椒已从传统种植蝶变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核心秘诀,在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

image.png

在天水国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间,巨大的炒锅轰鸣运转,承载传统智慧的石碾缓缓转动,工人们在自动化生产线旁精准操作。公司副总经理任毓琴介绍,“我们引进了先进的X光杂质检测设备,实现金属、石子、玻璃、塑料等异物毫秒级识别,拦截潜在问题产品,确保出厂合格率100%。此外我们坚持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融合。在保留石碾工艺精髓的同时,引入全自动生产线,确保产品兼具地道风味与现代品质。”

碾磨好的辣椒很快经过筛选、包装等严谨工序,最终蜕变为琳琅满目的辣椒制品。

这家成立刚一年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年产量1200吨的能力。此外该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

“这款‘椒乡一品’礼盒装,深受市场欢迎。”浓郁椒香中,任毓琴展示着刚包装好的产品,由该企业打造的“椒乡一品”品牌,也正成为甘谷辣椒走向全国、迈向国际的亮丽名片。

image.png

截至目前,甘谷辣椒产业已汇聚了50多家像国昌食品公司一样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的企业和合作社,拥有16个知名注册商标,研发出的“甘味”辣椒产品涵盖辣椒面、丝、丁、片、油、酱等七大系列60多个品种。

一条集生产、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熟。

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甘谷辣椒产业正在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跨越。从2014年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2024年入选“一带一路”品牌推广清单,甘谷辣椒用十年完成华丽转身。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前不久揭晓的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甘谷辣椒”品牌价值高达4.23亿元,成为产业强劲发展的生动注脚。

荣誉背后,是甘谷对产业未来的擘画与深耕。近年来,甘谷县大力实施区域品牌开发战略,成立了专职服务机构辣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整合全县辣椒产业资源,出台《甘谷辣椒产业十年发展规划》,以“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主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为思路,全力构建完整产业体系。

image.png

目前,甘谷县辣椒种植已逐渐形成了渭河川道区南北浅山的产业带,以及散渡河、清溪河等“一带六片”的种植格局。今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椒27.9万吨,或将实现鲜椒产值8.65亿元。

从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商超货架,到远销东南亚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甘谷辣椒,这枚来自黄土高原的“红名片”,正带着土地的深情馈赠与匠心的炽热温度,香飘万里,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篇章。


责任编辑:邹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