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国资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水利厅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丝路文明网承办,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7月28日至8月5日,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宝鸡市,以及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渭水蜿蜒,自西而来,穿城而下。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渭河一路汇聚涓涓细流,行至三河口,便扭动着曼妙的身姿,轻盈流入陇西县域,开启了一段长达46.1公里的诗意旅程。

甫入陇西,渭河便画出一道灵动的弧线,依偎在北山脚下,将广袤的县城温柔地揽在南岸,无声滋养着这一方水土与世代生息于此的百姓。陇西人民也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这条“幸福之河”,珍惜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近年来,陇西县聚力改善渭河流域环境质量,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积极实施工程建设,加强制度监管,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渭河、生态渭河”画卷,正在陇西大地上徐徐舒展。

image.png

时值八月,一场大雨过后,漫步于渭河陇西城区段,习习夏风拂面,依依垂柳拂堤,处处流淌着清新与惬意。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正是陇西县匠心实施渭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带来的崭新容颜。

陇西县水务局水利建设管理站副站长石小龙介绍,治理前,该段堤防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虽历经几次加固,但标准参差,根基不稳。每逢汛期,洪水来势汹汹,峰高流急,裹挟着滚滚泥沙,经年累月的冲刷导致堤基破损、岸坡崩塌,时刻威胁着两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两期工程累计投入逾4.5亿元,治理河长总计11.92公里。”石小龙介绍,工程分步推进:一期(辽西河入渭口至连霍高速文峰进出口大桥,7.29公里)重在筑牢根基,搭建框架;二期(西河入渭口至南河入渭口,4.63公里)则深化治理,系统提升,核心目标直指“安澜固防、生态重生、城市焕新”。

image.png

项目实施以来,清淤疏浚河道近百万立方米,建设了35万平方米人工湿地,加快推进中水回用,构建起“活水净水”体系。

工程的强劲脉动,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惠及当下的福祉与支撑长远的基石。

防洪标准全线跃升至20年一遇,崭新的堤防、生态子堤并肩而立,堤顶管理道路蜿蜒相伴,共同铸就守护家园的“铜墙铁壁”。

29.92公里坚固的护栏沿水而立,成为居民亲水活动的“安全带”,彻底终结了岸坡坍塌的隐患。安全之外,福祉触手可及。蜿蜒的亲水步道、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生机勃勃的湿地公园,串联成片,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乐享自然的“城市会客厅”。

image.png

得益于工程实施,渭河沿线生态实现了大变样。如今,坚实的防洪体系骨架已然成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定海神针”;河道的自愈之力被唤醒,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日益清晰,焕然一新的滨水空间,跃升为陇西闪亮的城市新名片,为旅游业注入澎湃活力,更为“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搭建起优质的生态舞台。

渭水汤汤,其泽绵长。这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必将继续润泽陇西沃土,惠泽这方水土与人民,成为一条流淌不息的“幸福长河”。


责任编辑:邹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