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交流史上,有一位奇人,四次代表大唐王朝出使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他机智笃定,聪颖过人,遇事不慌,随机应变,曾策划并指挥过成功的军事活动,即“一人灭一国”的伟大壮举,他就是王玄策。

微信图片_20250918144032

2025年7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宗俊教授撰写,陕西新华出版集团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一书在西安隆重推出,书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叙事书写,给读者勾画出了王玄策西行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轶事及时代背景。仿佛在精美的文学艺术表述中构建了王玄策的精彩画面,活灵活现,复活了一位有血有肉的王玄策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既是普通读者认识和了解其人的良好途径,也是未来创作关于王玄策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和美术作品素材的选题。

笔者之前并不完全了解王玄策,也未专门研究,只是聆听一二,自从李宗俊教授《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一书读后得到了一点初步认识,认为王玄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外交家,从中学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处事,特别是朝廷节度使,既是政治交往,又是文化交流。王玄策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中印文化交流至今有余音和回响,同时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遐想,以历史小说的语言风格重新认识王玄策的智慧人生。

从李宗俊教授撰写的《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观察,实质上是历史人物个案研究,将历史人物个案以小说的形式而展开,结合实地考察与艺术想象和优美的文字再加工创作的经典,并讲述了唐代著名外交家王玄策四次西行的历史小说。

长安自古帝王都。李宗俊教授基于考古发现,如《大唐天竺使之铭》碑记,揭开历史事实,加上合理的想象内容,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和适应当夸张的文笔描述了王玄策、玄奘、唐太宗父子、武则天、戒日王、阿罗那顺等唐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将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王玄策威震天竺等重大历史事件一一串联起来,从而展示了大唐长安的文明与强盛及灿烂的盛唐文化。

如,兰州大学历史系陆庆夫教授在《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封底撰文简评:“玄奘是作为佛教徒到西国取经的,而王玄策是作为唐王朝的使节赴印度进行外交活动的;玄奘仅到印度去过一次,王玄策却奉命出使多次;玄奘沿循前代就有的丝绸之路的南北道往返,王玄策却另辟捷径,开拓了从西藏通向印度的路线,等等。正是因为这些,我们说,王玄策在中印交通史上的地位,并不亚于玄奘,甚至,从某些方面讲,更远远超过了后者。”评论精准、到位,简明阐释了王玄策的一生贡献和人格魅力。

如前所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穿越千年丝路风云变幻,观察王玄策四度西行,以传奇叙事重现大唐外交史诗。认为《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是唐朝杰出的外交使臣王玄策的一部史传,书写了王玄策饱尝困坷与惊险出使印度,创下“一人灭一国”的奇迹,成为一段史诗级别的历史佳话。生活中聊到盛唐时的外交官(节度使),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于是牢记于心。王玄策为大唐王朝的钦差特使出使中亚、印度,立下安边拓域之功。以王玄策的传奇故事,凸显中西交通与中外交往这一正向主题脉络,用了三十五个章节来展开叙述。全书语言风格平实细腻,读起来朗朗上口,史料文献出处明细,参见《旧唐书》《唐会要》《通典》《大唐西域记》《大正藏》等文献记载,并在丰富的史料中融入适度合理的想象,展现了王玄策的文韬武略和机智雄辩的英雄史诗。

作者在书中既没有平淡地复述历史,也没有随意堆砌史料,而是呈现出独特风格,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文献和新发现的碑刻史料考证,生动的故事讲述了王玄策精彩人生和外交艺术,为大唐外交作出了贡献,功垂青史。

作者从正史记载延伸到敦煌文书,从古城遗址报告拓展到海外文物研究,对每个细节反复核对,确保历史的真实性,以历史叙事手法为线索,用细腻笔触还原西域沿途的文化遗存,同时传播了盛唐文化的艺术魅力。王玄策的西行故事在作者李宗俊教授笔下鲜活起来,在字里行间铺展开一幅立体的大唐西域立体画卷。

总之,李宗俊教授的《大唐西域史:王玄策西行记》的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一致好评,有不少的读者撰写书评和感言,对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理解更加全面了解,不断抛开历史迷雾,还原王玄策对外文明交流的历史贡献。

图片6

李宗俊,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涉及北朝隋唐史、出土文献、地理、民族史。(高海平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邹钰坤